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指数,央行6大动作继续推进债市开放
完成纳入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这意味着,追踪该指数的国际投资者将开始涌入全球第三大、规模超80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债券市场。
中国债券市场迎来国际化进程中的闪亮一刻。
4月1日,彭博公司如期宣布,将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完成纳入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这意味着,追踪该指数的国际投资者将开始涌入全球第三大、规模超80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债券市场。
不过有观点认为,中国债市流动性不足、评级体系未能与全球接轨、缺乏对冲工具、信用风险等成为境外投资者入场的顾虑。同时,由于此次纳入的中国债券主要来自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信用债何时纳入,也成为关注焦点。
“国际投资者更信赖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随着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信用债纳入指数的进度也会加快。”彭博全球指数业务负责人Steve Berkley日前介绍,有可能考虑下一步把信用债纳入彭博巴克莱指数,这样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也会考虑将地方政府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纳入指数,不过目前尚无时间表。
“下一步,将继续引进更多国际评级机构跨境展业或在本土落地,促进中国债市评级质量和国际认可度提升。”央行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债市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利于增强指数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有利于全球投资者更合理地配置债券资产,未来将继续稳妥推进债市开放。
2020年有望纳入国际三大债指
早在2017年3月,彭博公司就已推出两项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和全球指数相结合的全新固定收益指数。此次加入的中国债券主要来自四个发行人,包括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
对于一只债券是否纳入指数,彭博有明确的标准:固息债券、余额至少5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一年及以上等条件。
经初步估算,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预计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1000多亿美元的指数追踪资金。截至1月31日数据显示,将有364支、约3.3万亿美元市值的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据悉,完全纳入后,将在该指数约54.9万亿美元的总市值中占比6.06%。
债券通交易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日均交易量为64.8亿元,较去年全年35.8亿元的日均交易量显著提高。此外,在中国央行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者入市备案操作流程、压缩备案及开户时长后,3月28日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已有242家境外投资者完成备案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较2018年末新增超过20%。
上述数据均表明,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活跃度正显著提升。据彭博“中国:探索新丝绸之路”投资者会议上调查180余位受访者得出的结果,2019年将购买中国境内债券的受访者高达64.4%,只有8.5%受访者选择卖出。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度较大的债券指数供应商有彭博、富时罗素和摩根大通三家公司。
另外两大国际债券指数,富时罗素预计将于9月份正式对外公布是否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并可能于年底前跟进展开对中国信用债的考量;摩根大通则正在评估是否将中国债券完全纳入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将在今年夏季的指数治理咨询会议期间,邀请投资者就是否将中国债券列入相关指数反馈意见,若能成功纳入,预计中国债券在该指数中所占权重将达7%至10%。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京日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预计在2020年,中国债市将先后被纳入其他两大指数。这意味着到2021年的中国债券将被完全纳入三大债指,被动资金流入有望达到2860亿美元。”
债市开放正在提速,阶段性成绩也有目共睹。在央行的持续推动下,目前全球托管行已可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外汇风险对冲相关服务,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者的外汇风险对冲需求。同时,境内相关基础设施已完成系统改造,即将支持境外投资者的特殊结算周期需求。另外,交易商协会也于2月发布相关业务指引,明确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的一些核心制度安排。
“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正在加快推进,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扩大,对外资证券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不再单独设限,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大幅放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并表示这些措施今年将大力度落实。
稳妥推进,解债市开放难点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已具备相当的深度与广度。
2017年7月,推出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使境外投资者可以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便捷地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截至2019年2月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熊猫债”2030.6亿元,同时亦有1332家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约1.76万亿元,其中通过“债券通”入市境外投资者有619家,持债规模约1983亿元。
但在开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共性难点问题。比如,债市流动性缺乏、评级体系的差异,都会导致境外投资者对境内信用债持观望态度。
穆迪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认为,目前国际投资者主要持有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国际投资者担忧企业发行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问题,以及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这令他们对于公司债望而却步,从而阻碍其对于该类别资产增加配置。近期的违约事件也加剧了这种担忧。
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当辩证地看待中国债市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后续将会随着债市开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提高。”
Steve Berkley称:“我们也意识到在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不是很好,中国债券被纳入指数后,随着投资者加大对中国债券的投资,他们会根据指数对不同的债券持有头寸,期待市场流动性会变得更好。”
彭博中国总裁李冰则认为,通过指数的加入撬动中国做市机制正式启动运营,市场流动性一定会改善。“过去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投资者参与市场,随着银行转型做市商的身份后,做市商平台会越来越活跃,流动性的解放也就开始了。”
而在评级方面,中国监管部门已有实质性动作。美国标普信用评级(中国)已于2019年1月获准正式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李冰认为,若评级机制彻底改变,对本地和全球市场都不利,应有规律、有秩序地改变评级,“国际机构进场也要循序渐进。”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不够熟悉也是债市开放推进过程中的另一难点问题。
出于税收优惠等多种原因,大量欧洲基金选择在爱尔兰注册并受该国央行管辖。但由于,此前爱尔兰央行尚未认可“债券通”,大量追踪彭博巴克莱指数的基金因此难以投资中国债市。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境外投资者对发展中或新兴市场的熟悉程度仍待提高;二是市场开放进程,“在开放过程中,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波动等对发达国家习以为常的概念,我们正好处在转化过程中。当然,这也会形成一种市场化的倒逼机制。”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央行近期已与爱尔兰央行做了监管沟通。爱尔兰央行近期已批准其管辖的部分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CITS基金)通过“债券通”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钟汶权表示,随着投资者对境内市场的投资和了解增加,国际投资者会更愿意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并扩大对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信用债券的投资。
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在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后,下一步将面临的是如何与国际司法管辖衔接的高阶问题。“境外投资者买的境内信用债违约后应如何处置?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的违约处置机制是否认同?这些问题虽尚未发生,但一定是下一阶段必须面对及解决的问题。”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称,下一步,央行将按照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部署,加强统筹规划,继续稳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具体而言,一是,推动境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境内基础设施与其他国家、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二是,继续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违约处置机制,使境外投资者更有信心投资中国的信用债。
第三,继续引进更多国际评级机构跨境展业或在本土落地,促进中国债市评级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四是,继续推动我国债券纳入富时罗素、摩根大通等其他国际主要债券指数。
第五,研究推出债券ETF等债券指数产品,丰富债券市场交易品种,满足境外投资者指数化投资需求;六是,研究适时全面放开境外机构参与回购交易,大力推进人民币衍生产品使用。
立即预约
电话咨询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