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监管上周五央行对降准的传言进行了辟谣,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仍跃然纸上。4月2日早间,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头版刊登文章,介绍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观点:有降准的可能,但目前还不是判断是否降准的最佳时机,需要关注经济运行情况。
上述文章称,盛松成认为,是否降准首先要看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其次看货币市场流动性情况和利率水平。3月货币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仍持平甚至略低于今年1月。当经济企稳时再降准,容易推高通货膨胀,也容易引发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他还预计,今年降息可能性较小。
此前,上周五,官媒《证券日报》援引多方专家观点,发布头版文章称“降准仍是货币政策工具首选,最快下月成行”。当天传出消息称,中国央行决定自4月1日起降准,当晚央行官微发布辟谣声明,此为不实消息。
目前中信证券(25.66 +1.50%,诊股)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预计,4月15日缴准、4月17日MLF到期、4月18日缴税,月中较多流动性负面因素集中,很可能是降准的时点。此外,在企业利润和PPI存在下行趋势,内部通缩风险和全球经济放缓下,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方向或是双轨并轨配合降息。
天风策略刘晨明团队认为,降准随时到,为应对增值税缴税对流动性的冲击,和大量到期的MLF,每个季度首月的降准,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且是预期内的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但短期降息必要性不足。
立即预约
电话咨询
二维码